新学期,成都金牛区3000名学生签署“文明使用
手机协议”,倡议“不带
手机进课堂”
3月2日,中小学生们结束寒假回到学校。开学第一天,成都市二十中的学生们,每人得先交上一份特殊的假期作业:由父母签署的“在校使用
手机家长承诺书”,承诺了解孩子
手机使用情况,如果违规使用
手机将被老师代管。
在很多学校,
手机使用问题普遍存在。老师一旦没收,反而被学生告知“您违法侵犯了我的物权”。针对可能出现的纠纷,二十中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并从昨天开始全面实行师生们共同研讨出的《学生
手机管理办法》。开学典礼上,3000名学生分别签名承诺自觉守约。
A
现状
学生
寝室里信号不好 到阳台举着
手机找
“拿着
手机整天戳,整天戳,寒假在沙发上、
旅游的路上,上学的地铁上,感觉她手都要戳抽筋了。”成都市民谭先生说,女儿上初二,正是自制力差的时候,“智能
手机功能又多,好玩得很。在家当着我们的面都这样,谁知道在学校会怎么样呢?”寒假的一天晚上,凌晨1点多,女儿被逮到躲在被窝里用
手机看电视剧。
这学期开学,谭先生禁止女儿再带
手机去学校。女儿说:“我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查资料的。”谭先生听有的家长笑谈,在学生宿舍,一群学生面对面都不聊天,而是各自拿着
手机用微信和QQ聊天。更
搞笑的是,有的学校寝室内信号不好,全寝室的学生竟然站在阳台上举着
手机找信号。
市民张先生的儿子在成都郊县的高中上学,一周之内他接到老师两次电话:儿子上课玩
手机,已经被老师没收代管两部了,一部是自己的,另一部是借同学的。
老师
没收的
手机太贵 保管起来心惊胆战
在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曾看到这样一条规定:“在课堂上违规使用
手机者,第一次发现,由老师暂时代管一周,周末教给学生带回家,第二次发现,则由老师暂时代管到学期末。”在一位老师的抽屉里,记者看到了十几部没收上来的
手机。
“学生现在用的
手机,都非常昂贵,老师保管起来也是心惊胆战的,生怕出点什么意外。”该校教务处一位负责人说,老师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没收的学生们的
手机,基本都是一些大
品牌的最新款智能机,售价数千元。目前,学校对学生
手机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由各年级自行制定。学生在课堂范围内违规使用
手机,重则年级通报,轻则请家长写保证。“不过,不乏顶风作案,铤而走险者。”
家长
周末老师还
手机 孩子一回家就想要
成都二十中高2017届1班的班主任欧拥军从教21年了。因为是班主任,所以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猖狂”的学生并不多,但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就有学生“钻空子”。“玩
手机就好像零食效应,看见桌上有瓜子就想吃,
手机在抽屉就想用。特别是夜间就寝后,被窝里玩
手机到深夜根本不好监控。”
家长也挺无奈:孩子住校想要保持联系。这周老师刚没收,周末还给家长,学生一到家就跟爸妈“谈判”,“你平时不与我联系了”、“我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自控”、“老师侵犯了我的物权”……最终一阵撒娇,基本上都是爸妈败北。
B
调查
超五成学生上课曾耍过
手机 记者在多所成都学校了解到,除了上课玩
手机,攀比
手机型号、分散学习注意力等问题各校都普遍存在。
为了了解
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2014年9月,成都二十中曾抽样调查了350份问卷。“你是否有
手机?”“上课是否使用过
手机?”“每月用多少话费?”不论是否出于必须还是紧急情况,主动承认在上课时使用过
手机的学生达到了55.2%。每月
手机花费超过50元-80元的达50.5%,80元-100元的30%,100元以上的14.5%。
虽然学生们用
手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于与家长联系,但大部分花费都在流量上,除了查资料,也有用QQ聊天、看空间、玩微信的,还有的看
小说、打
游戏、听
音乐、逛贴吧,甚至在晚自习时看电影。
成都二十中分析了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对于中学生,他们是能够认识到使用
手机的利弊的,但有时候不能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85.8%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规范使用
手机,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
C
管理
成都二十中(中学)
师生签署25条使用公约
“作为成都市学生媒介素养试点基地,从去年起,我们就决心要解决并做出示范。”成都二十中校长胡铃冬说,“初高中学生,如果强制没收,也不便于与家长联络,反而身心更加抵制。”如果他们做到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并且抵制失德行为,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手机。
历时3个多月,师生们共同梳理出
手机的“三利九弊”,让大家了解危害,明辨道理,同时形成了25条
手机使用公约。
3月2日,3000名学生在公约上签字,表示将遵循其中的“时空限制”等:每天12:20-12:50和17:20-17:30两个时段内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的非教学区域(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内的教室、楼道及走廊、操场以及住校部自习室)使用
手机;19:00-19:50允许高一、高二住校生在全校范围的非教学区域使用
手机;22:10-22:30内允许所有住校生在全校范围的非教学区域使用
手机。
实小西区(小学)
设
手机橱窗 上学存放学取
曾经,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也备受学生“上课机叫”的困扰。2013年10月,该校建立“
手机橱窗”,供必须带
手机到学校的学生存放,放学后再取出来跟家长联系。
校长向尧告诉记者,学校还是不太鼓励学生带
手机到校,但因为有的离家比较远,家长又不能接送,为了保证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需要配备。“家长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批复后,学生才能带
手机进校。每天,学生还会将
手机进行消毒。”
经过一年引导,从刚开始有100多个孩子带
手机,到现在只有固定的10多个孩子带
手机。同时,该校还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
手机合理使用的
教育,防止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利用
手机玩
游戏或做一些其他有害的事情。
西南航空专修学院(大学)用
手机端授课 微信群分享课件
除了中小学生,在大学课堂上,
手机的泛滥也是一个难题,不少
高校都推出规定,上课不允许带
手机。但是
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却反其道而行,学生上课必须带
手机。“既然管不住,索性就放开,把
手机变成上课的工具。”该校董事长魏全斌说。
“同学们,请大家在
手机上搜索一下,如果乘客购买高端经济舱的机票,能享受到哪些与普通经济舱不同的服务?”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们低头翻看
手机,回答问题。在班级的微信群里,老师会将下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课件进行分享,方便同学们预习。
老师说,这种利用
手机端授课的模式,一方面扩展了课堂的“空间感”,学生可以利用的知识不仅在老师这里,还扩展到了“云端”,把课堂的容量做到了无限大。
延伸阅读
使用
手机的“三利九弊”
成都二十中学生共同研讨
三利:方便家长与学生的联系,方便自己同他人的联系,方便查找资料。
九弊:1.频繁用机,损害身心。2.难辨良莠,不利成长。3.消费无度,加重负担。4.破坏校纪,影响教学。5.炫耀攀比,滋生恶念 。6.考试作弊,冲击考风学风。7.分散注意力,成绩下降。8.侵犯隐私,恶搞伤害。9.控制无方,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