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二学生陈忠云拥有一个“显赫”的头衔:星
生活运营团队首席运营官。其团队旗下的项目《星校园周刊》信息咨询平台近日获学院第四届
创业大赛二等奖,目前他正在为参加2014年
海南省
创业大赛复赛做准备。
三地七人组建星
生活团队
瘦高、戴高度近视眼镜、略显成熟,陈忠云貌似资深网虫。确实,他每天除上课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网上。“我上网不是为了玩
游戏刷空间,而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今年7月份,陈忠云的一名高中同学,现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求学的罗宾打电话和他商量做微信公共平台的思路,两人一拍即合。又拉来在
四川锦江学院求学的王木等人加入,一共7人组建了星
生活运营团队。身在
海南的陈忠云,主要负责团队的整体运营和后台开发工作,在
四川求学的团队合伙人王木主要负责星校园微
社区的运营和管理,而在
甘肃求学的罗宾主要负责团队在
甘肃的业务。
星
生活运营团队旗下现开发的微信平台有“指尖上的星
生活”阅读平台、《星校园周刊》信息咨询平台、掌上阅读网(正在筹建中)、星校园微
社区、读者家园微
社区等。其中,《星校园周刊》的日关注人数增长速度很快。截至目前,星校园微
社区的总访问量是421000人次,
社区注册的会员有1841人。
从学校挣到第一桶金
前不久,他们挣到了第一桶金。团队代理了某机构的官方微信公共平台,对方为他们支付一定的代理费用。另有一网上订餐平台赞助该团队3千元人民币和1万份宣传单支持其举办“
手机自拍”大赛和“校花校草”评选活动,目前,这一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陈忠云对其微信
创业前景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有部分商家愿意和他们进行合作,并且和数家
企业有业务上的往来。团队旗下的另一个大学平台项目正在筹备当中,预计明年将正式上线。
“今年是《星校园周刊》项目的用户积累阶段,等海经贸的关注用户市场饱和之后我们的大学城微信交易市场要上线,这是一款基于微信平台通过支付宝进行在线支付的交易平台,无论是大学生
创业者还是摆地摊的,都是我们交易平台的前期主要目标客户。”陈忠云说,
手机微信在电子商务方面大有可为,星
生活目前所拥有的大学生粉丝可望成为其终身粉丝。今后,星
生活可望以《星校园周刊》信息咨询平台的模式在全国建立集信息咨询、智慧校园、移动二手交易的区域性大学生微信公共平台和应用APP。
感觉人手不足是发展瓶颈
与很多刚刚起步的
创业者一样,人手不足,知音难觅一直是影响其业务扩张的瓶颈。最令人遗憾的是,团队刚成立之初,因为战线较长,不久便有4位合伙人从该团队中退出,仅有他和罗宾、王木坚守阵地。他们三人采取“分散经营,集中决策”的方式,各自在自己的土地上打拼,随时交流经验并彼此鼓劲。他在校园
招聘合作伙伴,总是有曲高和寡之感,他说:“我们给的薪酬在海经贸的兼职当中算是高的,但因为熟悉文字编辑兼微信平台设计的同学并不多,这么几个月来只招到了4名小伙伴。新招的4名小伙伴主要负责《星校园周刊》的内容编辑、宣传推广工作。”
目前,几名小伙伴除了每月能领200元底薪外,团队每月拿出500元来设立奖金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老师为之出谋划策
“在
创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他们的建议启发了我的灵感。”陈忠云对此充满感恩。
陈忠云飘过,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很少直呼其名,而是以“作家”称之。未
创业之前他是一位业余写作者,并且在写作上有一些可喜的成绩。现在的他除了处理团队的工作之外,依然坚持写作。他的书稿《青春的最后一个驿站》,现已创作4万多字。
辅导员吴多俊同样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经常从用户角度,给星
生活提出运营建议,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是个特别有想法的人,也敢于把想法付诸实践,是个挺能折腾的人。”吴老师笑言,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鼓励学生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星
生活建立的平台贴近大学
生活,他们正做得风生水起。11月8日,陈忠云将带着团队旗下的项目《星校园周刊》信息咨询平台参加2014年度
海南省
创业大赛之复赛。
与很多大学生
创业者一样,陈忠云面临
创业和功课之间的矛盾。“我们正在努力缓解这方面的矛盾,优先保证学习时间,洽谈业务、策划活动一般在网上解决掉,如果确实需要面谈,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没课的时间段内进行。”
谈及星
生活的未来,陈忠云信心满满地说:“我和团队成员每天一起快乐地工作着,每一个项目都来自我们激烈的讨论,每一个功能都来自我们集体的智慧。创新是我们团队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一直努力下去,我们的团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成为草根
明星企业。”